浙师大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采访,解读《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02  浏览次数:10

2024年1月23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这是中国首部系统阐述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的***。***详细介绍了中国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有助于各方深入了解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反恐怖主义作为全球性议题,此次出台的***为全球和区域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近期,浙师大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对***进行专家解读。

 

《人民日报》(2024年01月25日 11 版)

原题:依法反恐 保障人权——《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解读之一

 “在中国,反恐怖主义工作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的,相关法律体系在确保高效、精准地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亦有效保障人权。在实践中,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相关执法活动始终在监督下运行,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并取得了积极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认为,我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实现了本国法治精神和理念与国际反恐原则和理念的协调统一,为推动全球反恐事业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4日 03版)

原题:更好统筹安全稳定与社会发展——专家解读《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认为,社会的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政府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吸引国际合作与投资,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市场主体也能更加安心投入经济活动中,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而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则不断夯实并促进社会稳定,通过改善生活水平等方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在发展和安全的平衡之间寻找最佳路径。我国不仅是国际反恐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与参考。”



 

央视CGTN (1月23日 China 24栏目)

针对***的发布,王江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中国24“China 24”栏目邀请进行直播点评。

 


 问题一:***概述了处理恐怖主义案件的规范程序,指出执法和司法机构必须行使法定权力,确保有效执法。如何从反恐怖主义的角度理解这些规范程序?

王江表示,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在打击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犯罪行为时遵循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这即是中国宪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要求,在对待所有的犯罪行为时均注重程序问题。同时,通过依法规范恐怖活动案件办理程序,落实办案责任,强化外部监督,实现了权力规范有序运行。

 

问题二:***还指出,保护和尊重人权是中国完善反恐法律框架和实践的基本原则。中国在反恐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措施对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有何意义?

王江表示,首先,中国成功应对了过去一段时间国内的恐怖主义威胁。众所周知,新疆曾经遭受恐怖主义活动的侵扰,经过多年的反恐努力,恐怖主义活动显著降低。这不仅有效保护了人权,使得社会更加稳定,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

其次,普通民众对于恐怖主义的识别能力,应对能力显著提高,社会韧性得到加强。

最后,您提到了地区和平与稳定。边境安全是防止****,包括外国恐怖主义作战人员、商品和货物非法跨境流动的第一道防线。中国通过有力打击境内恐怖活动,加强口岸边境管控,阻止****的跨境流动,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传播蔓延。同时,打击资助恐怖主义行为,依法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围绕上海合作组织开展相关的国际合作。这些都对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环球时报》-环球网 (2024年1月23日)

原题:《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发布,为全球和区域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作为恐怖主义的受害国,不断寻求在法律制度上的应对方式,经过漫长地摸索逐步形成一套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此次出台的***就是对这套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的全面介绍。通过系统性地阐述相关内容有助于普通百姓和实务工作者深入了解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从而更加明确如何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

王江称,***围绕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展开,介绍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统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主体,以刑法、刑事诉讼法为骨干,以其他部门法、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为保障,以地方性反恐怖主义立法等相关地方立法为补充的中国反恐怖主义立法体系。相关立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要求,并结合了我国自身实际。同时也符合相关国际公约,以及大多数国家在反恐中的实践标准,响应了联合国的相关呼吁,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及其中的实际内容。


《环球时报》-环球网 (2024年1月23日)

原题:这部关于我国反恐怖主义的***,反映出重要的人权理念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副院长王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的起点就是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健康权、财产权等基本人权。


说明:本推文的内容分别节录自《人民日报》(2024-1-25)、《光明日报》(2024-1-24)、《环球日报》-环球网(2024-1-23),实录自央视CGTN China24栏目(202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