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恰好是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成立10周年。曩者,唐人贾岛曾用“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以自诩,边疆院固然没有贾氏溢于行间的豪爽之气,但却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毅力,故在疫情之下,仍然踔厉前行,概而言之,本年度有10大工作亮点。
1、带领19国留学生参访新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2022年7月2日至9日,在近三年疫情期间很少有外国人进入新疆、习近平总书记即将考察新疆前夕,边疆研究院决定组织浙江师范大学的19个国家20名留学生开展“走进新疆 感知中国”活动。在于逢春院长带领下先后参访了乌鲁木齐、喀什噶尔、阿克苏等地区,深入乡村农户、社区市民家庭、各种类型的企业、大型民生设施现场、农业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场所、民族乐团、古城保护与民居改造、全国援疆场所及村落、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遗址、集市等实地走访与调研,切身感受新疆的历史与现状、人文与科技、民生与人权、多民族聚居与多文化融合等内容,并与援疆教师、民族干部进行了座谈。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国际电视台、新疆广播电视台、新疆日报、新疆卫视等国家及地方媒体纷纷报道活动详情,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国内主流网络媒体均转载报道,全网点击率近300万余次。境外5个国家、19家媒体运用4种语言文字正面报道了留学生参访新疆情况。
参访期间,20位留学生纷纷用各自的方式记录并传递新疆见闻,以文字、短视频等手段,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平台,向世界介绍新疆的社会、经济、文化实情,介绍新疆民众的生活日常。20位留学生以亲身见闻,驳斥了西方部分政客及媒体对新疆人权的污蔑。仅参访的一周时间内,留学生利用国内外各社交平台推送的视频等点赞、收藏、转发、浏览数就累计达10万多。
2、申报的全国首家“中国边疆学”交叉学科硕士博士点获得教育部备案
2022年9月,边疆研究院自主设置“中国边疆学”交叉学科硕、博士点在教育部成功备案。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全国不少高校院所早已在招收边疆学博士研究生,但都依托历史学或政治学等,目前尚未有自主设置“中国边疆学”交叉学科,边疆院是首家将其纳入交叉学科且申报成功者。
3、荣担《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第12卷编纂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历史研究工作,强调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中华民族史研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提供了根本遵循。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高度重视“三交”史编纂工作,多次做出指示批示。2021年2月,《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撰方案报汪洋同志批准。2021年3月,全国两会将“三交”史编纂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工程的重要内容,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2021年10月,“三交”史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汪洋同志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2022年10月,“三交”史编纂体例与人选最终确定。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共12卷,按断定论述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厉声先生担任其中的第12卷主编,带领边疆研究院团队执行编纂任务。
4、在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上屡屡发声
自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第44届会议以来,浙江师范大学边疆院学者已经先后参加了第44~49届、第51届会议。
2022年2月28日至4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第49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王江教授线上参会并发言。
2022年9月26日,于逢春教授、王江教授受邀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高质量发展与新疆人权成就”中方边会并发言。
2022年9月29日,王江教授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保障少数民族发展权,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方边会并发言。
5、决策咨询报告荣获批示(采纳)数量与质量再上新台阶
2022年度,边疆研究院一如既往地秉持服务国家战略、地方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宗旨,积极撰写咨询报告,建言献策。研究人员撰写并提交的各类咨询报告先后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近十件、省部级领导批示或相关部门采纳数十份。
6、协办联合国安理会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高质量发展与新疆人权事业成就”中方边会
2022年9月26日,边疆院凭借其在涉人权、涉疆与涉民族研究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力,成功获得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高质量发展与新疆人权事业成就”中方边会的协办权。期间,边疆院院长于逢春教授、王江教授带领赴疆参访留学生代表欧静雅、叶苏雅、舒文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均作了主题发言,与会留学生在线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视频连线采访。
2022年10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10月11日《光明日报》、10月12日《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对此次会议,特别是对参会的浙师大留学生进行了报道。
7、在涉人权、涉疆与涉港等全国性对外新闻发布会或研讨会上发声
2022年度,边疆院秉持智库在重大舆论、舆情上的应有作用,科研人员先后在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电视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发布会等重要平台,对热点问题进行评价和阐释,寻求引导舆论风向,希冀拓展重大舆情引导能见度,对美西方国家恶意抹黑我国的言论据理驳斥。
2022年1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67场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边疆院院长于逢春教授受邀以视频方式参加会议,中央电视台13新闻频道特别视频连线了于逢春教授,就美国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出笼的过程及其中隐藏的套路请于逢春教授进行了阐释。央视新闻频道对于逢春教授的发言作了直播报道。《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权威媒体进行了报道。
2022年3月30日,应中华医学会邀请,边疆院王江教授以线上会议形式参加中德两国医学会会谈,与德国学者进行交流,并就新疆人权议题交换意见。
2022年4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涉疆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新疆在劳动就业保障工作方面实施的积极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效,谴责美方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边疆研究院王江教授受邀视频参会并发言。
2022年8月30-31日,第11届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召开,王江教授参会并表现出良好的学术素养,受到会议组织方的肯定和认可。
8、借助海外媒体建构我在涉人权、涉边疆、涉宗教与民族舆论场上话语模式的尝试
目前,我涉边疆等议题的对外话语表达,在议题设置、议题表达方式上与西方存在着差异。为了减少因文化语境的差异性而导致异质文化之间的误读,于逢春教授带领边疆院团队经过长时间探索与实践,通过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中国符号”,加强议题设置方式,尝试性建构了竞争性真相话语模式。本年度,美国“美联社”、意大利“安莎社”、西班牙“埃菲社”、土耳其“DHA”通讯社、日本《朝日新闻》、excite搜索、《产经新闻》、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境外数个国家、近20家媒体运用数种语言文字正面报道了边疆研究院人员的各类活动与成果,这种借助海外媒体渠道的表达,为尝试性建构我在涉人权、涉边疆、涉宗教与涉民族舆论场上的核心概念,破解西方话语霸权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参考路径。
9、研究成果荣获CTTI来源智库2022年度最佳案例奖
2022年12月17日,边疆研究院申报的《建构竞争性真相话语的核心概念和立论 借助来华留学生及海外媒体破解西方话语套路》成果,经过专家评审,荣获2022年度 CTTI来源智库最佳案例奖。本年度,边疆研究院秉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宗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的期许与要求,在首席专家、院长于逢春教授的带领下,确立了以构建竞争性真相话语的核心概念和立论为重心,充分利用浙师大留学生、外国专家与海外国际友人群体,以及该院海内外媒体资源优势,尝试实施破解西方话语套路的活动方案,以真相对冲各种反华势力的谣言与诬陷。同时,边疆院也初步总结并尝试性建构了一套可运行、可使用与可验证的竞争性真相话语模式。
10、服务地方发展战略需求 开拓地方合作新局面
2022年7月初,边疆院与金华市委统战部建立合作关系,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示范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研究。调研团队在吐尔文江·吐尔逊教授带领下,先后赴武义、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浦江等地调研,并就铸牢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形成前期成果。
2022年7月中旬,浙江师范大学与博乐市人民政府共建“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博乐)”签约仪式在博乐市举行。边疆院于逢春院长代表浙江师范大学与博乐市签订协议。双方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宗教事务管理、维护稳定、边境管理、就业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提升温度、拓展广度、挖掘深度,推动实现校(院)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2022年9月初,于逢春院长率领边疆院“共同富裕”调研团队赴浙江龙港市,围绕“新型城镇化改革”“缩小城乡差距”“共同富裕”等议题,开展数日调研,并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12月12日,双方经协商达成合作协议,就龙港市促进共同富裕和推动域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路径问题进行研究。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浙ICP备05001954号-1 邮编:321004 邮箱:ibs@zjn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