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瓷器文化论坛
——婺州窑与中国瓷器文化研讨会
邀请函(第1号)
尊敬 先生、女士台鉴:
中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一代代匠人筚路蓝缕,用血与火造就了一个个辉煌的瓷器之都。历经数千年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古窑遗址和古陶瓷,显然已经内化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并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物质、精神文化遗产。
婺州窑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座丰碑。从新石器时代的泥釉黑陶到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再到东汉出现成熟的青釉瓷器,经六朝时期的发展,至唐宋年间达到顶峰,于元末明初时期走向衰落,其间未有中断。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文物主管部门对各地的婺州窑遗址进行反复调查,共发现古窑遗址600余处,时代从汉代至明代,其窑址数量之多,生产年代之长,在我国的瓷窑中颇为罕见。
早在唐代,婺州窑瓷器就以其独有的古朴、稳重和优美的造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青瓷窑系之一。五代、北宋鼎盛时期,婺州窑的优质瓷器经婺江入钱塘,作为贡瓷源源不断运往北方;期间亦有大量瓷器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海外诸国。不过,伴随着景德镇彩瓷的兴起,婺州窑在明朝后期遽然成为绝唱。时至今日,新一代婺州人尝试重续婺州窑传奇,不但已经熟练掌握传统婺州窑制作全过程,同时还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婺州窑小镇”,为婺州窑的发展呈现出更多可能。
基于上述背景性因素,探讨婺州窑及其形成的特色文化,不但有助于推进中国瓷器文化研究,也可为今日弘扬中国瓷器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中国特色小镇建设等提供镜鉴。为此,本届论坛拟以婺州窑为中心,兼及中国瓷器文化复兴、传承与发展等研究议题,跨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地考察以婺州窑为代表的中国瓷器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论坛与“第八届边疆与海洋论坛”同时同场举办开幕式,但分别、分场讨论,最后同场同时举办闭幕式。希冀进一步强化与践行本论坛的“开放性、跨学科、多视角”办会理念。
素仰阁下对此领域深有研究,特请阁下莅临本论坛并赐论文。如蒙惠允,不胜荣幸。
一、论坛时间
2021年11月20—21日。
二、论坛地点、会议方式
1. 论坛地点:
2021年11月19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金华)报到;
11月20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会场举办论坛;
11月21日到婺州窑小镇会场继续举行论坛,当日晚闭幕。
2. 会议形式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外省与外埠学者既可以莅临金华与会,也可线上参会。
三、主办单位
1. 主办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学术月刊》杂志社
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区域文化专业委员会
2. 承办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
四、论坛议题
1.婺州窑在古代中国瓷器文化中的地位
2.婺州窑文化的传播研究
3.中国古窑文化的复兴与传承研究
4.中国古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研究
5.其他相关论题
五、回执与论文提交
请您于11月5日前返回会议回执,并将参会论文或提纲于11月15日前发至ibs@zjnu.cn邮箱。
六、会议费用
主办方承担会议期间的餐饮、学术活动、两个会场之间移动等费用;免收会议费;往返交通与住宿费自理。
七、会务组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浙江师范大学113号信箱
邮编:321004
联系人:项少媚冯建勇魏超李毅婷
E-mail: ibs@zjnu.cn
电话:
0579-82282126(项少媚)
132-69496082 (冯建勇)
131-85185598 (魏 超)
150-60502837 (李毅婷)
专此候覆,顺颂
时祺!
首届婺州窑与中国瓷器文化论坛会务组
2021年10月12日
回 执
姓名 |
| 性别 |
| 职 称 |
| 职务 |
| ||
通信地址 |
| 邮编 |
| ||||||
工作单位 |
| 与会方式 |
| ||||||
联系电话 |
| 电子信箱 |
| ||||||
论文题目 |
| ||||||||
备注 |
|
注:请于11月5日前返回会议回执。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浙ICP备05001954号-1 邮编:321004 邮箱:ibs@zjn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