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刊发浙师大边疆研究院“国家战略的浙江先行先试经验考察”系列专题报告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3  浏览次数:211

2020年12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国家战略的浙江先行先试经验考察”为主题,在专题版面用两个整版刊发了人文学院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科研人员关于浙江“重要窗口”建设的系列署名文章。


2020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浙江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定位、新使命。对此,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同时,此项工作也成为了浙江省新型专业智库的根本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浙师大边疆研究院本着立足浙江、服务浙江的宗旨,围绕习总书记对浙江寄予的殷切期望,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和省社科联的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教师认真调研、查阅资料,撰写了六篇专题文章,对建设“重要窗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其中包括边疆研究院院长于逢春教授的《浙江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之路》,吐尔文江·吐尔逊教授的《赋予浙江“重要窗口”定位的时代背景》,冯建勇教授的《浙江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典范意义》,李毅婷博士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浙江经验》,魏超博士的《浙江“山海协作”工程的窗口价值》,以及谭婧霞候选博士的《浙江“两山”理念的典范价值》。


于逢春从“基层创新推动浙江迅速发展”“地方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商治理”“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与模式逐步形成”三个层面,重点阐释了浙江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与成果、省域平衡发展态势,展示出浙江在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方面的“重要窗口”价值。


吐尔文江·吐尔逊从浙江经济总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经济创新发展模式、区域协调发展成效、创新绿色发展道路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浙江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成果,阐释了中央赋予浙江“重要窗口”定位的必然性。


冯建勇梳理了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决策与实践历程,总结了“一带一路”浙江经验的典范意义,认为浙江“一带一路”建设立足浙江、放眼世界,把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枢纽地位放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局中予以统筹,取得了重大成就。


李毅婷回顾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发展历程,认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由地方探索、地方经验跃升为国家顶层设计,从而更大范围地辐射全国的路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五点典范意义。


魏超以详实的数据反映了近些年“山海协作”工程在浙江的实践深化,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认为浙江“山海协作”工程从地方经验逐步上升为省域层面的战略决策,成为对外展示浙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体现了浙江“山海协作”工程的窗口价值。


谭婧霞总结了浙江近些年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显著成效,认为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对于美丽浙江、美丽中国乃至美丽世界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依托人文学院历史系,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与智库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此次六篇专题文章,从不同视角总结国家战略在浙江的实践经验,管窥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路径,从而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所在,以“浙江经验”回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链接: 国家战略的浙江先行先试经验考察